什么样的演讲/课程可以打动市场人?
开门见山,六大法则。
1.让听众有兴趣听你说话:少说废话
2.让听众不用思考就能听懂:少用行业术语
3.让听众觉得有深度:案例多讲细节,数据多做对比
4.让听众觉得有兴趣了解产品:软广插在问题里
5.让听众觉得有价值:优势插在难点里
6.让听众持续关注你:分享,点到为止
01 让听众有兴趣听你说话:少说废话
如本文。
先把观点摆出来,让听众/读者迅速明白你要表达什么。
提醒听众:我要说重要的事了,别溜号,干货来了。
02 让听众不用思考就能听懂:少用行业术语
听众为什么来学习!因为没时间/没机会深度理解和思考,期待快速学习吸收!所以,多用大白话!多用大白话!多用大白话!
举个例子:用户对新鲜事物感知能力较强,所以建议品牌不断迭代,引领潮流。
感觉是不是像空话,套话,没啥知识点?
但在采访小红书效果大客户业务总经理熙官老师时,他是这么用“大白话”表达的:买东西的人天生就觉得新的一定比旧的好,3.0比2.0版肯定是升级了,所以品牌可以定期升级,比如每半年升一次级。
有干货的感觉了不,醍醐灌顶不,差别明显不!
03 让听众觉得有深度:案例多讲细节,数据多做对比
很多企业宣讲案例时,流水式描述:帮助哪家客户,做了什么举措,改善了/解决了什么问题,达到了什么结果。
四平八稳,没有特色,套在友商产品描述中也毫无违和感,很难打动听众。
举个例子:市场部如何帮助品牌做好与大众的共识沟通?很多专家老师都给出了同一个建议:用客户的语言。
听众也认可这种方式,但理解怎么做了吗?
对此,资深销售管理专家平原老师做了一个特别具象的场景描述,她说:
“我在AI公司曾经有一个案例,卖刷脸通行产品,产研说我们的精度可以做到99.8%以后多少位,但客户对这个指标是无感的。
于是我们找了很多内部人员模拟了一个闸机通行的场景,10人排成一组,设计60秒让大家在闸机上来回走,我们的产品1分钟可以通过37人,而竞品只能通过25个人。
这是非常有利的、可以做推广的数字,是用户侧可以感知的很好的内容。我们后来就转化成客户语言,定义了行业标准——优秀的刷脸产品一分钟至少要通过30人,否则早高峰就会拥堵。”
通过细节和数字的表述,平原老师让听众迅速理解什么叫“客户的语言”。
04 让听众觉得有兴趣了解产品:软广插在问题里
举个例子。
B2B市场部如何用AI智能技术与销售协同作战,这是CMO、市场人普遍都在关注的问题。
百炼智能市场战略总监齐妍老师的演讲就以市场部和销售部互相“甩锅”的场景开头,吸引了听众的兴趣。
随后又与CMO站在同一角度,深刻理解市场人的难,再提出解决方案。
并通过实操案例进行软广宣传。
听众很容易接受并认可。
齐妍老师演讲回看链接,文末扫码联系小助手获得。
05 让听众觉得有价值:优势插在难点里
举个例子。
现在内容营销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但代理机构这么多,都说自己好,如何展现自己的专业?
上海源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OO余剑老师在演讲《B2B企业如何做好知乎营销》时,从知乎如何取标题、知乎如何做人设、知乎推荐机制要点、知乎如何筛选长效问题回答等角度进行了细致的拆解。
大家都在讲策略,但谁来执行?怎么执行?
这一定是企业普遍的难点,也是品牌可以打动听众,增强信任感,展现专业度的要点!
余剑老师演讲回看链接,文末扫码联系小助手获得。
06 让听众持续关注你:分享,点到为止
举个例子。
闻远达诚总裁、资深公关和媒体人李国威老师是我们平台受欢迎度和满意度很高的一位老师。
他有一个特点:围绕某个话题或提问,做最精简的回答。
不是一个问题恨不得把毕生所学都传授给大家,而是简短回答后更多的留给大家思索和吸收的时间。
该说的都说了,点到为止。
还想听我说?下次再来。
这可能就是李老师“粉丝”粘度高的诀窍吧,听众没听够!
李国威老师演讲回看链接,文末扫码联系小助手获得。
以上,小小拙见。
欢迎各位老师评论区一起讨论更多建议。